一代喜剧大师陈佩斯亲自执导的电影《戏台》牛博士,票房应该有多少?
十亿?二十亿?还是更多?
可如果它的答案是3.65亿呢?这个数据让不少网友惊掉了下巴。要知道被无数网友公认的烂片《749局》的票房都有3.75亿。
这似乎不应该啊,陈佩斯虽说在2000年前后就慢慢淡出了舞台,但他留下的作品可谓是十分经典,大部分00后都还被他的小品逗的捧腹大笑。
有人说,中国的喜剧大师,南有周星驰,北有陈佩斯。
按理说他拍出来的作品应该差不到哪儿去,并且就连周星驰那饱受争议的《美人鱼》票房都有十亿以上,那为什么陈佩斯的《戏台》票房却如此低迷?
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:【1905电影网】【猫眼电影】【陈佩斯父与子】(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)。为提升文章可读性,细节可能存在润色,请理智阅读,仅供参考!
从话剧到电影,用了十年
陈佩斯自从离开了小品舞台,就没有闲下来过,先是在北京承包了一块地种果树,发现自己实在放不下喜剧事业之后,转头搞起了自己的公司。
陈佩斯的公司似乎叫培训班更为合适,里面的员工都是想要学喜剧、演喜剧的演员,陈佩斯在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可以说是手把手的教。
几年过去了,演员也学成了,该把陈佩斯心中的那出大戏演出来了。
陈佩斯先是找到毓钺写出了《戏台》的剧本,剧本写出来之后,陈佩斯并没有着急演,而是用了一年的时间,选演员,磨剧本。
终于在2015年,《戏台》作为北京喜剧院的开幕大戏登台与观众们见面。
这出戏一演就是十年,你要问它好看吗?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,但市场的成绩能告诉你,它是成功的。
从2015年到2025年,这十年的时间里,《戏台》一共演出了300多场,几乎场场爆满。
评分软件上的评分也不低,对普通人来说参考价值最大的豆瓣,给《戏台》的评分是9.0。
要知道周星驰的代表作《喜剧之王》在豆瓣上的评分是8.7,比《戏台》还少上0.3。
从《戏台》第一次在话剧舞台上与观众见面时,就有不少人想让陈佩斯把它搬上大荧幕。
如今10年时间过去了,在7月25日,《戏台》终于在全国的影院上映了,可它的票房却没有那么好看。
7月24日是电影点映的最后一天,而23日时,《戏台》的点映票房只有5786.8万元,其中还包括一些预售票,这似乎跟话剧版的好评如潮有些对不上号。
明明陈佩斯的群众基础并不差,上至九十九,下到刚会走,几乎都或多或少听过他的段子,可为什么《戏台》就卖不出票房呢?
干净的喜剧牛博士
如今的喜剧,特别是搬上大型舞台的喜剧,似乎总喜欢让观众反思点什么。
进入大荧幕的喜剧更是重灾区,不管拍什么,加几个网络流行梗,都能被加上“喜剧”的标签。
普通观众对于喜剧的印象实在算不上好,所以不少人在影院看见一部大喇喇标注着“喜剧”二字的电影也就实在提不起什么观影兴趣,毕竟已经被诈骗太多次了。
不过话又说回来,《戏台》可是由陈佩斯执导的,这可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喜剧大师,为什么也卖不出座?
有网友直击痛点,陈佩斯的喜剧太干净了,他是在一本正经的逗你笑。
此次出演《戏台》的演员,可以说是有钱都难请到,但为了演一个干净的喜剧,他们没有丝毫犹豫,就为陈佩斯空出了档期。
陈佩斯不愿意在喜剧中强加价值,虽然他曾说过喜剧的内核是悲剧,但这种悲是观众通过与角色共情而感受出来的,而不是导演借角色之口强加给观众的。
整部电影的剧情说起来不算特别复杂,小小的戏台上总共演了三出戏。
洪大帅是个爱附庸风雅的大老粗,听不懂戏里面的那些弯弯绕绕,他也不想听。
《霸王别姬》这部传统戏的结局本是霸王自刎于乌江,可洪大帅不喜欢,他佩服项羽,认为自己的偶像不能死,非让戏班子把这出戏演成刘邦上吊。
这实在是有些不伦不类,配合演员出色的演技,洪大帅那有些泼皮无赖的样子真逗笑了不少观众。
但笑过之后,观众们又不免有些担忧,戏班子一向是把规矩看的比天大,这么毁戏,角儿肯定是不愿意的,但洪大帅有枪有权,跟他对着干的下场可想而知。
但戏终究大不过生死,凤小桐只能一边暗骂大帅,一边准备好“毁戏”。
可此时,一个谁都没想到的人出现了,那就是已经被打晕的金啸天,他这一出来就是要把这放戏台子搅得天翻地覆。
他不仅要把洪大帅钦点的“霸王”大嗓儿换掉,还要原原本本的把这出《霸王别姬》给唱完。
虽然金啸天平日里恨不得死在烟床上,但在这上面,他有自己的坚持。
真霸王不愧是真霸王,被几十杆枪顶着也能把戏唱下去,金啸天感动了戏班班主,他以往面对大帅那叫一个谄媚,可此时却站上了戏台。
虽说这小戏台上的霸王故事是假的,可几位角儿对文化的传承与坚守是真的。
他们不过是历史洪流中的小人物,面对危险时有过迟疑,最后还是选择坚守。
这几位角儿算不得清清白白的好人,但正是这份人性的复杂,才显得真实。
这跟现在的大部分喜剧之间就隔出了一道泾渭分明的界线,《戏台》还是陈佩斯曾经小品的味道,是另一个层面的喜剧。
但站在这里的喜剧太少了,就像陈佩斯一样,坚守干净喜剧的演员和导演也太少了。
活在这一方戏台上
《戏台》的故事与它的名字一样,是发生在一个戏班子的舞台上的故事,而导演陈佩斯的一生,也像是活在这戏台子上一样,狭小而广阔。
陈佩斯就出生在一个演员之家,走上喜剧这条路是因为他的父亲觉得演反派太苦了,不如当一个丑角逗人一乐。
陈佩斯在这方面的确有天赋,在1984年与朱时茂在极短的时间内写出并排练好一出《吃面条》,并成为春晚历史上第一部小品。
随后经典不断,当时的人们看春晚时最期待的就是陈佩斯与朱时茂的出场。
但现实不像戏台那样纯粹,陈佩斯与朱时茂因为版权问题与央视下面的子公司闹上了法庭。
虽然这并没有影响两人继续与春晚合作,可他们张扬的做法却引来了诸多不满。
在递交新的小品台本时,陈佩斯被告知这个题材不能用,仔细追问下才得知这是动了某些人的蛋糕,他们被小品内容打脸了。
陈佩斯一气之下离开春晚,自己琢磨喜剧去了。
陈佩斯一直坚守自己心中的艺术,认为喜剧也需要一定的严肃性,也要有一些纯粹的东西,但这种内容绝不是强加给观众,而是他们在看完,笑完之后才回过味儿来。
如今回看这段往事,不难发现陈佩斯是一个很纯粹的喜剧人,但也正是这份纯粹,将他困在了戏台上。
戏台让他无法远翅高飞,却给了他一片自由创作的天地,在戏台上他可以是班主,也可以是一个龙套。
千般百般,只为留下一出纯粹的,能逗人一乐的好戏。
结语
陈佩斯用一辈子来诠释自己对于喜剧的理解,《戏台》是喜剧,但细细琢磨,总能品出一丝悲情。
如今《戏台》已经上映,它的票房成绩能否超越预测的3.6亿吗?最后的结果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[免责声明]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本文信息来源:【1905电影网】【猫眼电影】【陈佩斯父与子】
诚利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